張老師因上課連續遲到,學校依據相關規章制度給予其記過處分,并停發半年績效工資。張老師不服處理結果。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張老師的申訴不符合非訴訟的申訴制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不予受理。
此題為判斷題(對,錯)。
×
"教育一定要成為一種學業,否則無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否則絕不能成為一種有系統的學問”。這正是()的“教育學”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
B.夸美紐斯
C.康德
D.赫爾巴特
C
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主要有三種,其中內發論的典型代表是()
A.華生
B.孟子
C.洛克
D.荀子
B
孟子是我國古代內法論的代表。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萬物皆備于我”,人的本性就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
勞動分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對立的產物是人的平均發展。()
此題為判斷題(對,錯)。
×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指出,勞動分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導致了人的片面發展,而不是平均發展,他從分析現代工業的革命變革中,指出了現代社會的生產力必將要求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對立和各種職業的固定分工,使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目前基本的教育資源配置方式是()。
A.市場經濟配置方式
B.計劃經濟配置方式
C.政府分配方式
D.市場經濟配置和計劃經濟配置方式
D
計劃經濟配置方式是教育資源配置的基礎,計劃的編制、審批和劃撥是政府對教育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如果過度倚重計劃則可能帶來教育體制僵化、缺乏活力等諸多問題,所以要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加教育供給,市場經濟配置和計劃經濟配置方式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最終目的。故答案選D。
寄宿制學校某班發生失竊事件,一名學生的學習機丟失。同學們議論紛紛,互相猜疑,影響很壞。聯想到大家都是寄宿生,偷的東西也會存放在宿舍和教室的書包里。班主任李老師決定采取行動,自行破案。他帶領幾名學生干部檢查了同學在宿舍里的物品和教室里的物品。請用所學教育法規知識對此事進行分析:李老師的做法合法嗎?為什么?學校應該如何做?
正確李老師的做法不合法。本材料中教師帶學生干部擅自檢查了學生宿舍和教室里的物品,此行為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和財產安全。學校和教師出于管理的需要,可以對學校公共場所進行檢查,但對于個人物品,除了公安機關,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檢查,對于這種情況,學校應該對侵犯學生權利的教師進行批評教育,如果教師造成惡劣影響且堅持不改的話。學校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規定給予該教師行政處分或解聘處理。另外。學校應該加強安全管理和教育,防患于未然,對于已經發生的盜竊現象,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引導錯誤學生主動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同時做好保密工作,維護學生的自尊,如果有必要,應及時交由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如在一個實驗中,對紅光信號燈按A鍵,對綠光信號燈按B鍵,對藍光信號燈按C鍵,對白光信號燈按D鍵,對四個刺激和四個對應的反應,記錄到的反應時是()。
A.簡單反應時
B.復雜反應時
C.辨別反應時
D.選擇反應時
D
選擇反應時是指當呈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時,要求被試分別對不同的刺激作不同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被試從刺激呈現到作出選擇反應的這段時間稱為選擇反應時,又稱B反應時。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個別教育
B.建立學生檔案
C.了解和研究學生
D.組織培養班集體
D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能否建立起一個學風濃、班風正、具有較強凝聚力的班級是班主任工作成敗的關鍵。據題意,此題正確答案為:D。
新課程要求在學生發展目標方面應包括()三個維度。
A.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B.知識、能力、理解
C.了解、識記、應用
D.了解、識記、理解
A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根據各學科教學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某老師在作經驗交流時,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性、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情境創設的重要性,那么這位老師更多地受以下哪種學習的影響?()
A.聯結學習理論
B.認知學習理論
C.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
閱讀材料回答題:
語史課上,老師要求學生用“活潑”一詞造句,學生甲站起來說:“李華同學在體育課上表現很活潑。”老師點評道:“很好。”學生乙站起來說:“河里的水很活潑。”老師沉吟了一會。點評說:“說水活潑不合適。這個句子不貼切。”學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這位教師的做法是否正確?()查看材料
正確
×。
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正確智力活動主要指為認知事物、掌握知識而進行的觀察、思維、記憶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動。非智力活動主要指在認知事物、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動。人的學習活動過程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它包括智力活動和非智力活動兩方面,學習的成功就取決于這兩種活動的協調發展和發揮。一方面,智力活動是非智力活動的基礎,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性格是在認識事物、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另一方面,非智力活動依賴于智力活動,并積極作用于智力活動。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學習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某學生既想參加演講比賽鍛煉自己,又怕講不好被人譏笑,此時他面臨的心理沖突是()。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多重趨避沖突
C
趨避沖突也稱為接近一回避型沖突,指個體對同一個事物同時產生的兩種嫌煩的態度取向時內部的動機沖突。故可知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