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詳情
《航道建設管理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交通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工程質量和安全事故舉報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等應當向有關主管部門舉報。
A.質量事故
B.質量缺陷
C.安全事故
D.質量一般
E.安全隱患
未搜索到的試題可在搜索頁快速提交,您可在會員中心"提交的題"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該題
查看答案

搜題

相關問題推薦
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招標人對土方開挖清單項的項目特征描述一般有挖方深度、基坑底寬、場內運距、棄土運距和()。2018真題
A、放坡的坡度系數
B、槽底釬探
C、土壤類別
D、排地表水的方式
A、放坡的坡度系數
B、槽底釬探
C、土壤類別
D、排地表水的方式
1.背景材料:某一級公路K25+200~K25+340處有一座5×25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箱橋,箱梁高170cm,腹板厚17cm,兩腹板內側的寬度為170cm,場區預制場預制。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1:腹板外側用加勁鋼模加固制作,內模采用工廠加工,現場拼裝,整體吊裝。內模每片長度為1.5m,面板采用4mm鋼板,邊框、法蘭使用6mm鋼板,連接槽鋼63號槽鋼,連接孔規格為?22mm×26mm長孔,各塊模板之間用螺絲連接。內模在箱梁底開口,便于澆筑底板混凝土,中間用螺釘或槽鋼連接。內模在箱梁頂開口,頂部設活動蓋板便于澆筑底板混凝土,中間用螺釘或槽鋼連接。為保證內模有足夠的剛度,內模中每隔2m設置一道加勁隔板。箱梁外側模板用鋼管支架固定,為防止混凝土振搗時發生內模上浮,在內模頂面堆放了鋼錠。混凝土澆筑順序如下:先底板及腹板根部,其次腹板,最后澆頂板
及翼板。為防止混凝土過振,采取單側先后振搗腹板混凝土的措施。拆模后發現,箱梁兩側的腹板厚度不均,內模有明顯的左右移動。
事件2:設計采用后張法施工,采用直線預應力筋,設計文件對預應力筋張拉端的設置無具體要求。施工單位在預應力筋張拉控制應力達到穩定后壓漿,壓漿后應先將其周圍沖洗干凈并對梁端混凝土鑿毛,錨固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后用電弧焊切割端頭多余的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長度不宜小于30mm,錨具采用封端混凝土保護。
2.問題:
(1)事件1中施工單位采取的內外模板臨時固定的做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寫出正確做法。
(2)事件1中混凝土振搗的方法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3)針對事件2,預應力筋宜兩端張拉還是一端張拉?并寫出其張拉程序。
(4)指出事件2中的錯誤做法并改正。
事件1:腹板外側用加勁鋼模加固制作,內模采用工廠加工,現場拼裝,整體吊裝。內模每片長度為1.5m,面板采用4mm鋼板,邊框、法蘭使用6mm鋼板,連接槽鋼63號槽鋼,連接孔規格為?22mm×26mm長孔,各塊模板之間用螺絲連接。內模在箱梁底開口,便于澆筑底板混凝土,中間用螺釘或槽鋼連接。內模在箱梁頂開口,頂部設活動蓋板便于澆筑底板混凝土,中間用螺釘或槽鋼連接。為保證內模有足夠的剛度,內模中每隔2m設置一道加勁隔板。箱梁外側模板用鋼管支架固定,為防止混凝土振搗時發生內模上浮,在內模頂面堆放了鋼錠。混凝土澆筑順序如下:先底板及腹板根部,其次腹板,最后澆頂板
及翼板。為防止混凝土過振,采取單側先后振搗腹板混凝土的措施。拆模后發現,箱梁兩側的腹板厚度不均,內模有明顯的左右移動。
事件2:設計采用后張法施工,采用直線預應力筋,設計文件對預應力筋張拉端的設置無具體要求。施工單位在預應力筋張拉控制應力達到穩定后壓漿,壓漿后應先將其周圍沖洗干凈并對梁端混凝土鑿毛,錨固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后用電弧焊切割端頭多余的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長度不宜小于30mm,錨具采用封端混凝土保護。
2.問題:
(1)事件1中施工單位采取的內外模板臨時固定的做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寫出正確做法。
(2)事件1中混凝土振搗的方法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3)針對事件2,預應力筋宜兩端張拉還是一端張拉?并寫出其張拉程序。
(4)指出事件2中的錯誤做法并改正。
某技術方案在不同收益率i下的凈現值為:i=7%時,FNPV=1200萬元;i=8%時,FNPV=800萬元;,i=9%時,FNPV=430萬元。則該方案的內部收益率的范圍為()。
A.小于7%
B.大于9%
C.7%~8%
D.8%~9%
A.小于7%
B.大于9%
C.7%~8%
D.8%~9%
在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計算投資應依據的定額或指標是()。
A、投資估算指標
B、預算定額
C、概算定額
D、概算指標
A、投資估算指標
B、預算定額
C、概算定額
D、概算指標
助航燈光中跑道入口燈的顏色為( )。
A.白色
B.藍色
C.綠色
D.紅色
A.白色
B.藍色
C.綠色
D.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