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可燃物燃燒方式主要有()。
A.蒸發燃燒
B.分解燃燒
C.表面燃燒
D.陰燃
E.閃燃
A.蒸發燃燒
B.分解燃燒
C.表面燃燒
D.陰燃
E.閃燃
下列關于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要求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固定式泡沫滅火系統的儲罐區,每支輔助泡沫槍的泡沫混合液流量不應小于240L/min
B.泡沫混合液輸送到保護對象的時間不大于5min
C.直徑大于45m的外浮頂儲罐,需要在儲罐梯子平臺上設置二分水器
D.火車裝卸棧臺的泡沫混合液量不應小于25L/s
A.在固定式泡沫滅火系統的儲罐區,每支輔助泡沫槍的泡沫混合液流量不應小于240L/min
B.泡沫混合液輸送到保護對象的時間不大于5min
C.直徑大于45m的外浮頂儲罐,需要在儲罐梯子平臺上設置二分水器
D.火車裝卸棧臺的泡沫混合液量不應小于25L/s
某小區一幢建筑高度為33m的住宅樓,長度和寬度分別為52m和18m,設有一層地下室,由于場地限制,只能間隔布置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下列關于該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設計,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是()。
A.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坡度為3%
B.間隔布置的兩塊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長度分別為40m和15m
C.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間隔距離為30m
D.于住宅樓外墻與消防車道中間的消防登高操作場地,靠消防車道一側的邊緣距離建筑外墻為10m
A.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坡度為3%
B.間隔布置的兩塊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長度分別為40m和15m
C.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間隔距離為30m
D.于住宅樓外墻與消防車道中間的消防登高操作場地,靠消防車道一側的邊緣距離建筑外墻為10m
(2015真題)某寒冷地區環境溫度低于4攝氏度,有一個地上3層、建筑面積40000m2的汽車庫,未設置采暖設施。該汽車庫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可采用()等系統。
A.干式
B.預作用
C.自動噴水--泡沬聯用
D.濕式
E.雨淋
A.干式
B.預作用
C.自動噴水--泡沬聯用
D.濕式
E.雨淋
下列關于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聯動控制要求的做法中,錯誤的是()。
A.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由火災報警控制器或消防聯動控制器啟動應急照明控制器實現
B.集中電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應急照明集中電源和應急照明分配電裝置實現
C.自帶電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消防應急照明配電箱實現
D.當確認火災后,由發生火災的報警區域開始,順序啟動全樓疏散通道的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系統全部投入應急狀態的啟動時間不應大于30s
A.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由火災報警控制器或消防聯動控制器啟動應急照明控制器實現
B.集中電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應急照明集中電源和應急照明分配電裝置實現
C.自帶電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消防應急照明配電箱實現
D.當確認火災后,由發生火災的報警區域開始,順序啟動全樓疏散通道的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系統全部投入應急狀態的啟動時間不應大于30s
關于火災警報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表述錯誤的是()。
A.同一建筑內設置多個火災聲警報器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只能同時啟動和停止同一防火分區或同一樓層的火災聲光警報器的工作
B.同時設有火災聲警報器和消防應急廣播時,火災聲警報應與消防應急廣播交替循環播放
C.確認火災后,消防應急廣播系統應向全樓進行廣播
D.消防控制室應能監聽消防應急廣播
A.同一建筑內設置多個火災聲警報器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只能同時啟動和停止同一防火分區或同一樓層的火災聲光警報器的工作
B.同時設有火災聲警報器和消防應急廣播時,火災聲警報應與消防應急廣播交替循環播放
C.確認火災后,消防應急廣播系統應向全樓進行廣播
D.消防控制室應能監聽消防應急廣播
某大型鋼鐵企業設置了預制干粉滅火裝置。下列關于該裝置設置要求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4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4s
B.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8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2s
C.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8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4s
D.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4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2s
A.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4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4s
B.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8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2s
C.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8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4s
D.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所用預制干粉滅火裝置最多不得超過4套,并應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間差不得大于2s
某大型餐飲建筑地下一層主要使用功能為廚房、包房和2個建筑面積均為900m2的餐廳,某防火分區內,未設置自動滅火系統的建筑面積為200m2,問其設置自動滅火系統的建筑面積不應超過()m2。
A.600
B.500
C.700
D.800
A.600
B.500
C.700
D.800
局部應用式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可以用于()。
A.四周不完全封閉的A類火災場所
B.四周不完全封閉的B類火災場所
C.天然氣液化站與接收站的集液池或儲罐圍堰區
D.限定位置的流散B類火災場所
E.四周完全封閉的B類火災場所
A.四周不完全封閉的A類火災場所
B.四周不完全封閉的B類火災場所
C.天然氣液化站與接收站的集液池或儲罐圍堰區
D.限定位置的流散B類火災場所
E.四周完全封閉的B類火災場所
建筑面積為2000m2的地下車庫,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防煙排煙系統,采用防火卷簾劃分防火分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劃分為1個防火分區
B.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
C.分隔部位的寬度為25m時,采用寬度為10m的防火卷簾
D.在穿過不同防煙分區的排煙支管上應設置煙氣溫度大于250℃時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
A.劃分為1個防火分區
B.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
C.分隔部位的寬度為25m時,采用寬度為10m的防火卷簾
D.在穿過不同防煙分區的排煙支管上應設置煙氣溫度大于250℃時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
保護鋼制雙盤式內浮頂甲醇儲罐的泡沫滅火系統,泡沫混合液的供給強度與連續供給時間,符合要求的是()。
A.12.5L/(min·㎡),30min
B.6.5L/(min·㎡),35min
C.20L/(min·㎡),35min
D.15L/(min·㎡),30min
A.12.5L/(min·㎡),30min
B.6.5L/(min·㎡),35min
C.20L/(min·㎡),35min
D.15L/(min·㎡),30min
MFT50中的50表示()。
A.批號
B.公斤
C.升
D.米
A.批號
B.公斤
C.升
D.米
(2017真題)下列場所中,不宜選擇感煙探測器的是( ?。?。
A.汽車庫
B.計算機房
C.發電機房
D.電梯機房
A.汽車庫
B.計算機房
C.發電機房
D.電梯機房
某電動車生產廠配備了水噴霧滅火系統,用來撲救電氣火災,其噴頭應選用()。
A.防腐型水霧噴頭
B.離心霧化型水霧噴頭
C.加防塵罩噴頭
D.錐型噴頭
A.防腐型水霧噴頭
B.離心霧化型水霧噴頭
C.加防塵罩噴頭
D.錐型噴頭
某大型地下2層商場,每層建筑面積為23000m2,裝修材料全部采用不燃材料,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保護,則下列關于該商場的說法正確的有()。
A.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為多個商場
B.相鄰區域局部連通時,可采用避難走道和防火隔間
C.該商場的每個防火分區最大允許面積不應大于10000m2
D.必要時可以采用下沉式廣場連通
E.采用防煙樓梯間相連通時采用乙級防火門
A.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為多個商場
B.相鄰區域局部連通時,可采用避難走道和防火隔間
C.該商場的每個防火分區最大允許面積不應大于10000m2
D.必要時可以采用下沉式廣場連通
E.采用防煙樓梯間相連通時采用乙級防火門
電子信息機房根據機房的使用性質、管理要求及重要數據丟失或網絡中斷在經濟或社會上造成的損失或影響程度分為()。
A.A級
B.B級
C.C級
D.D級
E.E級
A.A級
B.B級
C.C級
D.D級
E.E級
除中庭外,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不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應不大于()。
A.5m
B.10m
C.15m
D.20m
A.5m
B.10m
C.15m
D.20m
對于復雜多室建筑的火災過程進行計算機模擬,通常采用的模擬方法是()。
A.區域模型
B.場模型
C.FPETOOL模型
D.場區混合模型
A.區域模型
B.場模型
C.FPETOOL模型
D.場區混合模型
爆炸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熱、撞擊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瞬時產生大量氣體和熱量,導致周圍壓力急劇上升,發生爆炸,從而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的物品。下列爆炸品分類中最危險的是()。
A.具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B.具有迸射危險,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C.有整體爆炸危險的非常不敏感物質
D.無整體爆炸危險的極端不敏感物品
A.具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B.具有迸射危險,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C.有整體爆炸危險的非常不敏感物質
D.無整體爆炸危險的極端不敏感物品
以電磁波形式傳遞熱量的現象,稱為()。
A.熱傳導
B.熱輻射
C.熱對流
D.熱傳播
A.熱傳導
B.熱輻射
C.熱對流
D.熱傳播